冬季洗澡頻率別太頻繁
嚴冬季節,氣候寒冷,草木彫零,昆蟲蟄伏,萬物生機皆閉藏潛伏,是一年中陰氣盛極、陽氣潛伏的時間。而溫度、濕度和氣壓的變化對人體的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
「當環境中濕度下降時,皮膚中的水分蒸發就 會增多,所以冬季人們常常容易出現皮膚乾燥、瘙癢; 鼻子、嗓子幹得難受,出現口渴、幹咳、聲啞、喉痛等症狀; 嚴重時會導致毛細血管破裂出血,如出現流鼻血等現像。」北京中醫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劉清指出,要緩解乾燥環境的影響,最根本的還是要以內養外,注重飲食 調養。
冬季瘙癢讓人心煩
劉清表示,在氣候寒冷、乾燥的冬季,皮膚最容易出現不適症狀,最常見的就是皮膚瘙癢症。皮膚瘙癢症主要表現為皮膚乾燥、脫屑,瘙癢無度,可因反復搔抓出現皮膚破潰以及多處抓痕、血痂。
「除此之外,濕疹、異位性皮炎、銀屑病、寒冷性蕁痲疹、魚鱗病等皮膚病也會出現症狀加重、復發。不同的皮膚問題,表現出來的症狀各不相同」。
劉清介紹,濕疹多在秋冬季復發,出現皮損增 多、瘙癢、流水或皸裂等症狀。異位性皮炎患者在冬季症狀較重,表現為皮膚大面積乾燥紅斑、粗糙、肥厚、脫屑、皸裂、癢痛並作。銀屑病患者大多有明顯的季節 性,冬重夏輕,此季常常出現皮損範圍擴大,鱗屑乾燥、肥厚,可伴有瘙癢。寒冷性蕁痲疹患者由於有明確的氣候冷熱刺激,使病情反復,新生風團多,伴瘙癢難 耐。魚鱗病患者此季皮膚更加乾燥,皸裂、脫屑易明顯加重,常常伴有幹痛。
三類人群最遭罪
劉清指出,冬季乾燥的環境下,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腎功能不全者更易出現皮膚瘙癢病。
「老年人的皮脂腺普遍開始萎縮,皮脂分泌減 少,從而使皮膚水分的蒸發加快,局部乾燥瘙癢。大多從小腿脛骨前面的皮膚開始瘙癢,因為脛骨前面的皮膚中分佈的皮脂腺最少,使此處皮膚不能得到潤澤。糖尿 病、腎病患者由於血糖、肌酐、尿素氮的異常,影響皮膚代謝,從而出現瘙癢症狀」。
冬季瘙癢病雖然算不上是什麼大病,可癢起來 實在令人心煩意亂。劉清認為,反復、過度的搔抓刺激,會造成皮膚破潰、感染,日久會使皮膚粗糙、肥厚、增生,繼發毛囊炎、癤病或逐漸演變成神經性皮炎、結 節性癢疹等皮膚病; 嚴重時會影響人們的休息、工作,對於患有血壓高、心臟病等慢性病的人還會由於休息不好而加重這些基礎病的病情。
洗澡不能太勤快
「一旦身體出現了瘙癢情況,多數人願意用熱水頻繁清洗以止癢,但這種做法恰恰適得其反」。
劉清指出,正常皮膚中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可以給皮膚覆蓋一層薄薄的脂膜,它不僅可以抵抗細菌對皮膚的侵襲,而且還能幫助我們有效地減少皮膚內水分流失,從而保持皮膚的濡潤。
「有人做過實驗,有完整脂膜保護的皮膚和除去脂膜保護的皮膚水分蒸發量相差75倍! 過勤清洗,尤其是用溫度過高的水燙洗,或用熱毛巾、肥皂用力搓洗,都會破壞皮膚表面的脂膜,減少油脂的分泌,使皮膚乾燥而加重瘙癢」。
劉清建議,冬季可每週洗浴1次,老年人或有糖尿病、腎病等基礎病的患者可間隔時間更長些,洗浴的水溫不宜熱,或儘量少用鹼性太強的肥皂搓洗,病情較嚴重的患者,冬季可不用肥皂,只用清水沖洗即可。
「浴後在經常感覺瘙癢的部位適當塗抹一些含有少量油脂的滋潤、保濕的潤膚乳或霜或膏,可以在皮膚表面形成保護膜,減少皮膚中水分的流失,從而使皮膚潤澤」。
多喝水多吃水果
中醫認為「肺主皮毛」,人體皮膚的好壞與肺臟的生理功能息息相關。肺功能正常可使皮膚滋潤,肺燥則皮膚乾燥,容易脫皮。
劉清認為,入冬後,寒氣盛,易通過口鼻侵襲肺,肺為華蓋之臟,為嬌臟,易被乾燥之邪所傷。因此,自入秋就應該注意多喝水,養成定時定量喝水的習慣,及時為身體補充水分幫助皮膚抗禦乾燥,如多飲用綠茶。
同時,預防皮膚乾燥還要多吃水果,許多新鮮水果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物質,具有滋陰養肺、潤燥生津之功效,如梨就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可以生吃、榨汁、燉煮或熬膏。
再有,皮膚乾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水分和維生素,故應多吃富含維生素A和C的食物,如牛奶、動物內臟、蘿蔔、南瓜、番茄、生果、果汁、蔬菜等。
保持合適的室內濕度
劉清指出,冬季寒冷,許多人為了保持室內的溫度,在供熱設施高效率運轉的同時,門窗緊閉,這樣雖然會使室內溫度提升,但同時,室內的濕度卻下降了。
「室內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可以減少皮膚水分的蒸發,緩解瘙癢的症狀,亦對下呼吸道有保護作用,對人體健康尤為重要。濕度以40%至70%之間為宜,相對濕度過低或過高,人體都會感到不適並容易產生疾病」。
那麼,在冬季的居室中,應該採取什麼方法,保證室內的濕度呢?劉清給出了以下六個建議:
1.選擇安裝空氣加濕器,直接向空氣中噴入水霧,在短時間內便可提高室內濕度;
2.在室內擺放綠色植物,特別是水養大型觀葉植物,可以通過植物的蒸騰作用和栽培基質中水分的蒸發來提高空氣的濕度;
3.在家中放置魚缸,將魚缸放在通風處,可以加速水分的蒸發,從而保持室內濕度;
4.適當在室內晾曬一些洗完的衣物、潮濕的毛巾以提高空氣濕度;
5.在一些閒置的部位安放盛水的容器,通過水分蒸發改善室內的濕度;
6.在中午較為溫暖的時候,打開門窗進行通風換氣。(繆煒)
滋潤皮膚的食品
銀耳(白木耳) :性平,味甘、淡。有潤肺、滋陰、養胃、益氣的作用。
白果(銀杏) :性平,味甘、苦、澀,有小毒。有滋養、固腎、補肺之功; 能溫肺益氣。注意白果有小毒,要炒熟或煮熟後食用。
山藥:性平,味甘。既能補肺虛,又能健脾益腎。
百合:性微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補中益氣的功能。
果仁:花生、核桃、杏仁、胡桃仁等含豐富維生素B,這些食品可保持皮膚平滑,幫助頭髮及指甲生長,降低人體中膽固醇的含量,改善血液迴圈,增強人的精力。
豆腐:含大量的鈣,能強健牙齒及骨骼,使皮膚有光澤、肌肉結實。其他含鈣食物還包括牛奶、杏仁、酸乳酪及魚子醬。
龍蝦:含大量鋅。鋅為皮膚原組織所必需,是一種能使人美容的微量元素,常吃龍蝦可使人有美麗的頭髮、皮膚、指甲和眼睛。雞、魚、瘦肉、牛奶、貝類、花生中也都含有鋅。
動物內臟:含維生素B群,可使皮膚、頭髮光澤。
乳製品:含維生素E,可防止皮膚粗糙,減少白髮。
啤酒:含維生素B群,可使皮膚滋潤,防止乾燥。
蜂蜜:蜂蜜中富含生物活性物質,能改善冬季皮膚乾燥缺水,增加皮膚營養,保持皮膚的細嫩光滑。可單獨食用,也可與阿膠、紅棗、龍眼肉、核桃、枸杞等製成補膏服用。
冬季防乾燥食療小方
銀耳燉木瓜:銀耳15克,木瓜(中等大,最 好是自然熏熟) 1隻,北杏10克,南杏12克,冰糖適量。將銀耳用清水浸透發開,洗凈; 木瓜削皮去籽,切成小塊; 南北杏仁去衣,洗凈,連同銀耳、冰糖一起放入燉煲內,加適量開水燉煮20分鐘後即可食用。銀耳滋陰潤肺,富含膠原蛋白; 木瓜性溫味酸,善化濕和脾胃。經常食用能養陰潤肺,使皮膚得到滋潤,保持皮膚幼嫩,防止皺紋過早出現,延緩衰老,滋潤養顏。
銀耳紅棗湯:配料包括茯苓、淮山藥、白木耳(或黑木耳)、紅棗,煮熟後再加上些許冰糖,可以當茶飲或是甜品。紅棗的營養十分豐富,維生素含量高出蘋果20倍。白木耳含有骨膠原,能使皮膚的彈性增強,皮下組織豐滿,使皮膚變得細嫩光滑。
馬蹄甘蔗汁:可以將馬蹄、甘蔗絞成汁,或是馬蹄、甘蔗煮成茶,都具有滋陰潤肺、滋養皮膚的作用。
文章來源: 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