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把誤會留在枕邊


 





文/●吳若權



燈不點不亮、話不說不明?
該如何把握時機,才能有效澄清誤會,打開心結!


遇到需要調停或解釋的誤會時,抱持著「明天再說!」的態度,究竟是逃避現實、還是獲得更多空間?
溝通的時機,該如何把握分寸,才能真的把話說清楚,對方也不再生氣?


看了很多溝通的著作,上過很多溝通的課程,甚至自己也寫了一些溝通的書籍,我深信:當兩人相處有些誤會、發生爭議時,應該及早解釋清楚,別讓它留下疙瘩、造成陰影。
是的,這就是溝通的必要;但是,這也是溝通的難處。


隔夜茶,難喝,入口即傷胃。
當天心裡生的氣若沒有消,帶著誤會睡覺,一定也睡不好,明天醒來負面的情緒會加倍。


於是,許多戀人像多年前的我一樣,急著找對方溝通,「來,我們把話講清楚!」
如果對方沒有同樣的共識,只會覺得你急著想吵架。


最典型的踢到鐵板的回應是:「對不起,我現在不想談這件事。」


接下來,你更生氣了!


學過溝通這門課都知道:
有效溝通,要在對的時間、對的地點、對的對象、對的主題等四個條件下進行,才會奏效。


但是,很可惜的是,好像沒有人提醒我們,必須加上第五個、第六個條件:
對的心情、對的氣氛。而且,所謂的「對」,並非以自己的觀點衡量,還要考慮對方的感受。


當以上的條件並不存在時,就不會是有效的溝通,若是勉強進行溝通,過程像在吵架、結果也不被接受。
依然,有「溝」沒有「通」!


聽我分享了上述的溝通法則,女性好友敏怡很快附議,多年來的磨練,讓她學習到「把誤會留在枕邊」的溝通法則。


和伴侶發生誤會時,心裡有些不舒服的事,雙方能夠在當天解釋清楚,當然是最好的處理方式;但是,倘若溝通的條件尚未成熟,勉強進行溝通只會讓情況更糟,不如告訴自己「明天再說!」


只要不讓自己「氣在心裡」,而容許暫時「把誤會留在枕邊」,未嘗不是一個更融圓的做法。


難就難在如何只「把誤會留在枕邊」,而不會把悶氣帶到夢中?


關於這點,我認為最關鍵的原因牽涉到自己對這份感情的信心。


只要相信:問題遲早會解決,就不會急於一時;只要願意包容對方,增加自己的耐性,就不會把當晚睡前視為溝通的最後時間底限。


從前,我也常奉勸身邊的戀侶:「別帶著悶氣睡覺!」
既然相愛,就在睡前和解;如今,經歷了人生很多的悲歡離合之後,我也學會容許自己和對方暫時「把誤會留在枕邊」,睡醒之後,彼此都更冷靜,仔細想想,也許問題就不存在了。


如果雙方都能夠做到「別帶著悶氣睡覺!」,彼此都願意立刻溝通當然很好!
假使,溝通的時機尚未成熟,對方不願意進行更進一步的互動,就暫時「把誤會留在枕邊」吧!


溝通這件事,欲速則不達。
即便如此,我贊同「把誤會留在枕邊」的溝通原則;但是,我依然不支持「船到橋頭自然直」或「日久見人心」的說法,溝通還是要有所積極的作為,不是消極放任地「順其自然」,我們可以增加自己的耐心,拉長溝通所需的時間,卻不能坐視不理,
以為時間真的可以替雙方說明一切。


誤會,並非美酒,不可能愈陳愈香。
澄清,還是有些期限,雖不必急於一時,但還是愈早愈好。
彼此的關係,才不會被誤解的頑垢附著,陳年之後就變黑,洗也洗不掉。


無論是自己解釋誤會、還是要求對方澄清,最好都能在合理的期限之內完成。


所謂「合理的期限」究竟多長?
要看雙方的關係而定,只要不超過彼此預期中的範圍,都是可以接受的時間。


但是,最長還是不要超過一個星期比較好。
畢竟,當誤會只是小冰塊,太陽曬曬就溶解;等到誤會積成大冰山,就要等地球暖化了。


屆時,即使冰山能溶化,卻同時帶來更大的危機,誰都不樂見呀!


 


 


 


 


 


 


 


資料來自 台灣論壇 如有侵權請告知以便刪除  謝謝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iki 的頭像
kiki

kiki的部落格

ki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