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調查:小時學理財,長大多賺173萬
教孩子理財,是一件大事,希望孩子擁有正確的理財觀,才能保護他們在愈來愈複雜的金融世界裡,避免受到傷害,受用一生。
「再過2年,全國的中小學生,將開始學理財;5年後,國中基測會考理財!」7月28日,教育部在「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上做此表示,立即掀起軒然大波。
「理財要不要教?該不該考?」各界熱烈討論,甚至反彈,像暨南大學前校長李家同就嚴斥,學校不該考,也不應教理財,教理財只會凸顯貧富城鄉差距,國中生若懂了理財之道,將會是一場災難。
民間籲借鏡國外 中、小學就進行理財教育
「教育」不必然等於「考試」,如果是對孩子成長過程中有益的知識,沒有理由害怕他們學習,過去的思維,導致許多台灣的成年人,到了30、40歲,對於理財知識仍是懵懂無知。正因如此,在多個國家,甚至把理財視為必備的生存技能。
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祕書長陳琬惠指出,包括美國、紐西蘭、加拿大、巴西及日本等國家,早已將理財納入教學單元,美國、紐西蘭更將理財教育提前,讓小孩從3歲、踏入幼稚園起,就建立金錢的概念。
3年前,英國也打算在中小學課程中增加理財單元,英國公共政策研究所為了解理財教育的效益,便對美國實施多年的學校理財教育進行追蹤調查,結果發現,受理財教育的兒童在長大到35歲至49歲時,累積的家庭財富,要比未受理財教育者多出3萬2,000英鎊(約合新台幣173萬元)。
於是,在2006年9月開學後,英國中小學生的教材中就新增了個人理財單元。當時,英國首任兒童、中小學與家庭事務大臣鮑爾斯(Ed Balls)說:「鼓勵兒童有理財觀念,培養投資意識,愈早愈好。」
經常接獲投資大眾申訴的金管會,便基於此向教育部建議並合作,在中小學加強金融知識、金錢觀念與管理的教育。金管會委員楊雅惠說:「當學生擁有正確的金錢觀念,甚至是生活態度後,未來在畢業、進入社會後,就不會在市場上付出很高的代價。」
學界表贊同 教學、評量要有創造性
「理財,當然要教,而且在小學時就可以教。」素有「理財傳教士」之稱的政大財務管理系教授周行一說,理財,是每個人一生中一定會接觸的事,不管你有沒有錢,都要理財。當一個人愈早建立正確的觀念,未來一生的理財會做得比較好。
教理財,周行一百分百贊同,但他對怎麼教,較為擔憂,因為理財常涉及價值選擇,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很難用考試評量,可是台灣的學校,尤其是中學,非常考試導向,只要不考試,老師不願教、學生就不念。
所以,周行一建議,要用非常creative(創造性)的教法,去協助老師。以國外實施理財教育多年,就有不少值得參考和學習的做法。
像在英、美,甚至日本,多會利用很多實際案例,設計情境、遊戲或模擬活動,例如由學生組成公司,或在校內設「商業城」等,讓學生透過各種角色的扮演,與商人、金融機構互動,繼而學習對金錢的認識與管理。
教育部先行試教 100學年納入新教材
教育部國教司二科科長呂虹霖指出,九年一貫課程本就將金融知識納入教學,但過去著重教導學生建立「儲蓄」觀念,現則增加「高報酬、高風險」、「信用」、「計畫理財」、「貸款」等概念知識。
新增的內容,由金管會編製「個人理財」國中篇、高中篇教材,今年還編列1,000多萬元預備編製國小篇教材。已編製完成的教材,教育部預定今年9月在台北市、苗栗縣各選擇3所國中的社會科、綜合活動科領域至少10名老師試教,金管會的教材會試教到年底。
楊雅惠表示,試教老師將協助金管會找出適合融入理財單元的課程,同時協助設計活動、遊戲,試教結果彙整後,會作為調整教材內容的參考,預定於100學年將理財單元納入新教材。
教孩子理財,是一件大事,考試並不重要,過去,我們希望孩子學習一技之長,得到謀生之道,現在我們希望孩子擁有正確的理財觀,才能保護他們在愈來愈複雜的金融世界裡,避免受到傷害,受用一生。
資料來自 太平洋女性網 如有侵權請告知以便刪除 謝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