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妄求則心安,不妄作則身安
屈原是我國春秋時代的偉大愛國詩人,也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在任楚國左徒期間,主張舉賢薦能,並經常四出察訪,選拔德才兼備的人才。 有一次,屈原回到故鄉歸州選賢,發現在選來的五百人中,有九十九人文卷成績相同,都應列為頭名,只有一人稍差,名列第二。這樣一來,僅頭名和二名加起來就有一百人。屈原覺得很奇怪︰是歸州人才濟濟,還是有人作弊? 屈原一邊重新查閱文卷,一邊苦苦思索。忽然,他想起來,前天晚上,他正伏案擬定文題,有一群學生前來拜訪過他,一定是他們中間有人偷看了文題。 屈原十分忿怒,立刻命人撰寫金榜,懸於歸州府大門上。榜後注明︰凡榜上題名者,明日再到歸州府復試。 復試開始了,只聽屈原宣佈︰「現在是穀雨季節,你們每人帶一點穀種回去,秋後以收穀為卷。」隨後,命隨從分給每人穀種一百粒。大家都覺得很驚奇。而這九十九個頭名卻心中暗喜︰總算躲過了當堂筆試這一關。於是,便都帶著穀種樂顛顛地走出州府。 交卷日期終於到了。這九十九個頭名都讓家人背筐挑擔,滿載著黃澄澄的金穀,談笑風生地來到州府。唯獨第二名的青年農夫,悶悶不樂地捧著一隻小土缽,最後走進府門。他不言不語,神色似乎有些不安。 屈原開始檢驗每個人的成績。他看到這越堆越多的穀子,眉頭越鎖越緊,臉色十分難看。九十九個頭名檢驗完了,當看到農夫小土缽裡的穀粒時,屈原的眉頭猛然一挑,興致勃勃地問︰「你一共收了多少粒?」 「九百——九十——九粒。」農夫結結巴巴地回答。 屈原說︰「好吧,你現在把這九百九十九粒穀子的來歷當著眾人講一講。」 農夫說︰「大夫,您發給我的一百粒穀種,有九十七粒已失去了生機,只有三粒能作種。我把這三粒穀種種到地裡,日夜辛勤照料,最後只結了九百九十九粒。」 九十九個頭名聽農夫如此一說,哄地一聲大笑起來。但出乎眾人意料,屈原卻激動地捧起土缽對農夫說︰「誠實的年青人啊,你的品質就像這三粒穀種那樣誠實!」接著,屈原當眾宣佈︰「這個年青農夫是此次當選的唯一賢才!」 屈原的話像晴天霹靂,把九十九個頭名震懵了。原來,屈原把分給他們的穀種蒸煮了一遍。在發給每人的一百粒種子中,只掺進三顆能發芽的穀種。 就這樣,屈原巧妙地檢驗了每個人的品質,終於選出一位品學兼優的人才。 醍醐灌頂~~ 古人說︰「不妄求則心安,不妄作則身安。」一個缺乏誠實正直心靈的人,是不值得人尊敬的,在生活中也不會有遠大的發展前途。品格是最寶貴的財富,誠實是最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