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親子36計〉父母效能 跟自己比


 


 


文/呂政達


 


學校發下一張調查表,要我們填寫,對自己扮演「父母角色」的評量,分成「非常稱職」、「有些稱職」、「普通稱職」和「不太稱職」、「非常不稱職」等幾項。


調查表還有下文,第二題是:「如果你覺得不是完全稱職的父母,你願意來上課嗎?」底下就列出「自我成長」、「親子溝通」、「表達訓練」等課程,任君選擇。


這讓我想起,當初見到「父母效能訓練」的好奇感。怎麼才算是有效能的父母呢?是不是得非常有效率的,父母講一個口令,兒子就要立刻做到才算?


如果確定是這個標準,我應該稱為標準的「無效能父母」。家裡,兒子只要看到、摸到能攪起泡泡的洗髮精、洗衣粉,立刻倒進水桶翻攪大片泡沫,任我怎麼 兇他,他也玩得不改其樂。專家說,這屬於自閉兒的固著行為。我的「無效能」表現在無法改變兒子的行為,而且,每次我總不信邪地將洗髮精放在顯眼位置,讓兒 子以異常神速倒光,非常的有效能。


其實,正常家庭裡,大概也是這樣「玩」著親職角色。「角色」規範父母應該這樣做,然後兒子應該那樣做,像爸爸的「角色」就是要告訴兒子專心讀書,不 要去打工。兒子的「角色」則要聽話,乖乖留在學校。如果兒子不聽老爸的話,老爸的「角色」就要失望、生氣,讓兒子的「角色」知道自己的不是。


就是這樣,許多「親職角色」是從「角色的缺陷」來規範父母和兒女應該做些什麼。在彼此眼裡,我們常看見的是對方的缺陷,因此,才會有人要求父母做「父母角色」的評量。但是,無論我們怎樣學習,想當好父母,卻總是有著不足和缺陷感。


<獻計>


現在比較反省性的說法,則是用「位置」來替代規範僵硬的「角色」。每個父母的角色都相對應於兒女的存在,如果兒女不在場,我們也不必用「父母」那樣的口吻在講話。


你看得出其間的差別嗎?父母不用整天戴著角色的面具到處跑,也不用整天想著自我評量的事。每名父母和子女的「位置」是自然發展出來的,都有各自的故事,換一個常用的說法,每個人因此都是「自我的來源」。


什麼是有效能的父母呢?就是自己跟自己比,察覺出進步的快樂。


 


 


 


 


 


 


 


 


資料來自 大眾論壇 如有侵權請告知以便刪除  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iki 的頭像
    kiki

    kiki的部落格

    kik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